从打工到创业:十年逆袭记

2013年我刚毕业那会儿,在深圳科技园挤早高峰地铁时,压根没想过十年后会在自己买的写字楼里开晨会。那时候最奢侈的梦想,就是在关外买套两居室,周末能去华侨城喝杯38块的拿铁。

一、打工那五年:螺丝钉的自我修养

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华强北做电子元器件销售,底薪4800加提成。每天要打200个cold call,用公司统一发的华为手机,连屏保都是部门业绩排行榜。有次为了抢单,我背着十斤重的样品箱,从宝安跑到龙岗见客户,结果对方说"我们先吃个饭",饭桌上硬被灌了七两白酒。

阶段工作时间收入结构压力来源
打工时期早9晚10,单休固定月薪+浮动提成KPI考核、上级情绪
创业初期全天候待命负数收入(垫资)现金流、客户违约

1. 那些年攒下的本钱

除了工资卡,我周末还去会展中心当翻译。有次遇到个德国工程师,帮他调试设备时偷学了工业传感器参数调优的诀窍。这个无意中get的技能,后来成了我创业的技术底牌。

  • 2015年存款突破20万
  • 积累47家供应商联系方式
  • 掌握3种行业专用软件

二、转折点:被裁员后的人生重启

2018年中美贸易战,公司突然砍掉整个外销部。主管找我谈话时,我盯着他办公室那盆蔫了的发财树,突然觉得格子间就像个透明罐头——看得见未来,但透不过气。

拿着N+3补偿金,我在城中村出租屋躺了半个月。直到有天看到常去的肠粉店贴着"旺铺转让",老板老陈说:"你们年轻人现在都用手机点餐,我这套系统太旧啦。"这句话像根鱼刺卡在喉咙——我知道机会来了。

2.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

用三个月时间,我拉着大学室友阿杰(现CTO)开发了餐饮SaaS系统。为了测试产品,我们轮流在老陈店里当收银员,有次扫码枪死机,被着急的上班族骂得狗血淋头。

版本功能迭代用户反馈
1.0版基础收银+库存管理"比算盘快点儿"
3.2版加入AI销量预测"终于不用每天扔豆浆了"

三、创业修罗场:从地下室到写字楼

记得2019年那个暴雨夜,我们窝在车公庙的地下室改代码。雨水顺着排气管倒灌进来,五个大男人手忙脚乱用键盘盒舀水。当时最大的安慰,是旁边肠粉店老板送来的热姜茶。

从打工到创业:十年逆袭记

  • 被3家投资机构放鸽子
  • 连续9个月发不出工资
  • 核心客户被竞争对手撬走

转机出现在2021年。某天突然接到深圳餐饮协会电话,说看到我们在知乎写的《中小餐馆数字化生存指南》。三个月后,我们的系统铺进了112家社区店,那年冬天终于搬进了正经办公室。

四、现在进行时:创业者日常切片

上周五开完产品会已经凌晨两点,走到公司楼下711买关东煮时,收银小妹突然说:"你们公司灯总是最后关的。"我咬着鱼丸含糊应了声,心想等新版本上线,得给大伙放个长假。

窗外又传来洒水车的音乐声,和十年前在华强北听到的调子一样。只不过现在盯着电脑屏幕的我,口袋里揣着办公室钥匙卡,备忘录里记着下周要去杭州谈供应链合作。前台的发财树倒是比老东家那盆精神多了,行政小妹每周都记得浇水。
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
相关文章